谁的青春不迷茫_《谁的青春不迷茫》青春小说的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9-08-09 来源:记叙文 点击:

【www.fzbilisi.com--记叙文】

  记叙文不是我的强项,可以说,是弱爆了。写出来就是一本细致的流水账。但所谓事件,也总是要交代一下背景的。

  背景有点长,近三年呢。因为喜欢一件事物也需要一个契机的嘛。

  2010年底,电视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男生,很容易被感动(人家说完是北漂,就哭了;说完喜欢喝水是因为饮料又贵又不解渴,就已然成了泪人了),说话超级快,口头禅是“坦白讲”、“……说,……”,节目上都会因为别人的事情疯狂地争论……男生这样,应该不容易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吧。心里这么邪恶地好奇。因为老妈关心我职业的缘故,就跟着看了几期(看老妈喜欢的节目,也是爱老妈的表现,哈哈)。原来这个男生这么善良。这是后来的印象。但关于他写的文字,仍旧,一无所知。

  有一天,突然翻到了他的围脖,发现,原来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好印象瞬间就形成了。字里行间的语气,语调,有种熟悉的感觉。熟悉这个词很残忍,那意味着潜意识里我看到的不是他本人,而是别人的影子,与他无关。且这种熟悉不会改变所谓的距离。

  随手点开了他的博客链接,是素色医院的。灰色的背景,奠定了阅读的基调,好在灰色还是充满着希望。冲了一大杯咖啡,坐在电脑前,一篇一篇看起,用了整整一个下午外加一个晚上,走过了10年的记忆,然后长舒一口气,睡觉。那时的起点,不是书里描绘的2002年,而是2000年。

  想来,《谁的青春不迷茫》,原来早在两年前就已经细读了大半内容。2010年,确切说是2011年以前的青春,他的只是他的,与我无关。直到我点开链接的那一刹那。

  现在该说说《谁的青春不迷茫》了。

  年前,预定了4本,又订5本,又买2本。买之前,多数还没想到要送哪些朋友,但就是觉得要送。自己也没有阅读的计划,因为有考试要准备。曾在复习之余偷偷瞄了个序。还好,我旁边放了很多纸巾。

  去浙江参加朋友婚礼的路上,15小时的火车行程,看书是经过时间的良药。容易让人忘记硬座的疲劳,和时间的漫长。2013年1月14日,正式阅读的日子。

  驶出北京时,天色已经沉下来了。黑暗让人分不清事物,也让人容易有一种伤感的情绪。慢慢爬上心头,然后占据双眼,最终转移到双目所及之物。这时候的文字也就容易撩起人沉重的心情。即便这不是作者的初衷。

  说实话,这本书就是作者的回忆。他的,他关于朋友的,家人的。许是和他回忆有关的人,读起来更加容易动情。一字一字随着目光的起落,勾勒出当年的场景,俨然一组鲜活的旧交卷。其余的便是他的粉丝。而我,不在其列。

  我读到的是,自己的青春。

  看这本书,很辛苦。我一直觉得,阅读别人的文字,就像跟作者面对面交谈一般,作者的烦恼,喜悦,悲伤,等等所有的情绪都可以深切地体会到。文字就像面对面交谈时他们的双眼,将情绪展露无遗。尤其诗歌,散文。同时,为了更好的理解文字,时常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尽量用相同的视角看待事物。所以,即使谈不上完全理解和体会,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感觉。我不是一个阅历丰富的人,同时,我却是一个神经大条的人。所以要用这种换位阅读的方式在感知别人的经历和心情。虽显笨拙,但也可称之为方法。

  再者,便是共鸣。就是那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这种境界大概就属他的朋友和知音吧。

  体会作者心情的同时,回忆自己。这更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所以看书的速度是极慢的。他想要分享的是他的青春,可只有他的朋友能收到完全无误的讯息。其他,不在他青春里的人,恐怕会很难拥有他们所拥有的那种感受。但,这些文字会引起每个人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些关于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的青春。我是其一。

  在看到《谁的青春不迷茫》之前,我也在记录着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的青春,《最美·遇见》。我把我所能回忆起的细节,一一记录在我的文字里。如果脑的容量有限,换言之,如果记忆的容量有限,那么我要是把它们以一定的介质记录下来,有一天,即使记忆这种介质不复存在了,记忆却得以保存下来,同时我还可以逐一储存新的点点滴滴。以后再看到这些可爱的文字,心情自然也会回到过去吧。后悔药便是如此吧。我不禁要感叹造物主的伟大了,知道时间难以倒退,便教人们文字,引导人们用书写记录的方式回到过去,且保存过去完整的心情。

  这本书,亦如此。

  对于书本身,我没有资格做任何评论。起码,认真写字的人,理应得到认真的回应。

  我拿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它可以作为青春的导火索,不涉及他的,只关乎自己的。所以适合跟朋友分享,不是他的,而是我们的。

  本来嘛,人生来就是一部青春。每一个人的都是未完待续。

本文来源:http://www.fzbilisi.com/fenleizuowen/51527.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