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深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政策建议论文

更新时间:2020-01-31 来源:议论文 点击:

【www.fzbilisi.com--议论文】

  加强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

  中关村由管委会牵头并会同北京市15个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将13项特殊政策进一步细化,努力推动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营造良好服务体系。落实人才特区有关特殊扶持政策办理流程及试点方案。

  北京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北京“海聚工程”和中关村“高聚工程”等外籍高层次人才解决长期工作居留和多次往返签证。北京市卫生局牵头,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北京“海聚工程”和中关村“高聚工程”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医疗照顾待遇。各定点医疗机构开设高层次人才就诊绿色通道,高层次人才可在定点医院干部门诊就诊,在局级干部病房住院,床位费用参照局级干部标准收取。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完善了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将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企业、“瞪羚”企业、入选“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人员创办企业作为人才引进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并简化流程,建立中关村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限,实行“点对点”服务。北京市教委牵头,开展人才培养和兼职试点,分别于2011年8月26日和11月18日举行了两次校企项目对接活动。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牵头为高层次人才随迁配偶提供就业服务。北京海关牵头,研究制定授权中关村海关负责办理高层次人才税收优惠的政策,对人才特区内符合规定的企业、科研机构,进口合理的科研、教学物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北京市住建委牵头,推动人才公租房建设。启用第一期人才公共租赁住房6045套,建筑面积23.88万平方米,第二、三期人才公租房建设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中,将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建成完工。

  营造良好服务体系。

  一是成立了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促进中心,对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及项目进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二是为重点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中关村创新平台人才工作组牵头,组织创新平台相关工作组、中关村发展集团、留创园等单位多次以座谈会形式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人才工作组定期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反馈高层次人才(团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加以解决。三是开通了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绿色通道,试点高端领军人才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职称评审“直通车”,适时在中关村人才特区全面推行。四是大力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关村创新创业高端人才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五是加大对建设人才特区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了解企业需求和问题,帮助解决与政策有关的问题。

  “以才带才”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加速高层次人才聚集。

  中关村人才特区与11家高新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实质性合作,同时加强“以才带才”,实现对外辐射,更进一步加速了高层次人才在中关村聚集。

  加大与国内各省(区、市)的合作力度。

  中关村人才特区加大了与国内各省(区、市)的合作力度,支持中关村企业向外发展,进一步加强京津冀、京蒙、京港之间的科技和经济合作,与武汉东湖示范区、南京高新区、西宁经济开发区等11家高新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实质性合作。

  “以才带才”实现人才对外辐射。

  中关村是我国技术创新的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大量由中关村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所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立足首都,通过跨区域的产学研合作、科技专项和产业化成果的全国推广等方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2011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在京外地区贡献总收入约1万亿元。很多高层次人才担任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兼职教授、学术带头人和重大科研项目参与人,促进了相关学科和产业的发展。例如,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多稳态液晶”产品的汉朗科技先后与国内5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层次人才加速在中关村聚集。

  中关村人才特区有效拓宽了海外引才途径,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留学归国人员到中关村创新创业。2011年中关村人才特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962人,其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36人。中关村聚集了全国近四成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承担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及近千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有467名“千人计划”人才,80%以上在中关村;北京市“海聚工程”人才227人,70%在中关村。2011年,经过评审,中关村企业共30人入选北京市第五批“海聚工程”人才,其中全职工作类19人、创业类9人,青年项目2人,占北京市入选人才总量的54.5%,其中创业类占100%。2011年,中关村加快聚集国内外高端创业人才和团队,涌现出了邓兴旺、吴洪流、蔡蔚等一批高水平的创业者,带动了区域创业水平和层次向高端化发展。中关村企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提升,2011年拥有博士学历人才1.3万名;硕士学历人才12.8万名;硕士以上学历人才新增1.5万人,同比增长11.7%。中关村以产业引人才,以人才促产业,高层次人才带动区域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效果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创业的源头地位进一步巩固,企业技术收入和总收入高速增长。

  深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政策建议

  不但要深化认识、统筹交流与合作、制定更加开放灵活的引才政策,还要加强高端人才服务工作、力争做到全球选才。

  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从中关村人才特区以及各省(区、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实践探索来看,今后还需要加强下述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对中央“千人计划”内涵的认识,深入实施“千人计划”。

  中央实施“千人计划”的目标是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开展工作的重心应是发挥“千人计划”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通过多种途径寻访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因此,不能将已经全职回国创新创业若干年的“海归”人士作为主要评选对象,更不能将工作重心放在申报、评比上。建议各地方深化对中央“千人计划”内涵的认识,充分发挥“千人计划”的引才作用,借鉴中关村人才特区、江苏省无锡市等地方拓展海外引才途径的做法,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寻访和引进工作力度,深入实施“千人计划”。对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与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加强联系,通过预先申报“千人计划”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的方式进行引进。

  (二)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目前,各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很高,但各地在高层次人才信息和组织引进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相互之间竞争多、合作少。中关村“以才带才”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实践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建议中央组织部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进一步加强全局性、总体性的统筹协调,引导各地方立足于自身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强各省(区、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杜绝恶性的同质化竞争。

  (三)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制定更加开放灵活的引才政策。

  当前,全球高端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建设人才强国,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制定更加开放灵活的引才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和聚集高层次人才。中关村人才特区为外籍高层次人才解决了长期工作居留和多次往返签证问题,但政策覆盖面仍很小。建议结合深入实施中央“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洋千人计划”),在中关村人才特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江苏无锡等地方进行试点,面向外国专家、外籍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的各种外国技术人才,实行类似于美国“绿卡”、欧盟“蓝卡”的制度,提供通关、居留与出入境便利,降低办理永久居留条件,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与国籍、户籍脱钩,解决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在工作、生活中的市民待遇问题。对愿意放弃外国国籍而申请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的,优先为其本人及其配偶、子女办理加入中国国籍和落户手续。同时,要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四)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加强高端人才服务工作。

  目前,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尚处于探索阶段,建议各地方相互学习借鉴,在开展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加以完善,同时要加强高端人才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高端人才的档案管理制度、个性化服务机制,营造良好服务体系,为他们的创新创业、日常生活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作用。

  (五)与国内外知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信息交流与业务合作,促进全球选才。

  目前,我国各地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主要是通过海外联络处或外事部门推荐、组团到海外招聘、以才引才、公开招聘等方式,政府部门或开发区、高新区发挥着主导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引才的效率,建议各地方与国内外知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信息交流与业务合作,借助中介服务机构的渠道和专业化服务,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开展高端人才引进项目外包服务。

本文来源:http://www.fzbilisi.com/fenleizuowen/7099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