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课书院】摩课与磨课的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0-05-14 来源:大学英语作文 点击:

【www.fzbilisi.com--大学英语作文】

  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每一年都有许多次教育研究部门或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各种各样的优质课、公开课或观摩课。怎样才能锻造出一堂好课?我觉得除了尽量释放在学校里所学的各种教学理论,诸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之类以外,重要的是要从两个词入手,即“摩课”与“磨课”。

  所谓摩课,就是模仿别人的课,模仿别人的讲课风格、讲课样式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刚刚踏上讲台,摩课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们可以从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实录、教学影像资料中,学得优秀教师驾驭课堂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兴趣,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如何传授知识、锻炼技能、培养方法,如何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等等。甚至于优秀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青年教师的眼里都极有魅力,都值得一摩。

  摩课一定要注意几个原则。

  一是摩课要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精神实质,切不能只摩外部形式。李吉林、霍懋征的课都是好课,可是,别人拿来往往就不伦不类,特别别扭。这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没守着拿来主义这一原则。你穿上别人的旧鞋子走老路,自然会觉得道路不好走。所以,摩课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摩课的教师在摩课的过程中拨开云雾见青天。发现一堂好课的真正内涵所在。比如说一个环节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他是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原则?他是以什么形式来实践这一原则的?如果让我来上这一课,我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践行这一原则?会有什么样的预期效果?等等。

  再如优秀的教师突破难点总是能深入浅出、游刃有余。他到底是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是讲读法、讨论法、读书法,还是实物演示法?还是多种教学方法的复合?我们摩课的教师一定要摸清他的教学方法,并能举一反三。同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哪几种形式展示才能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选出属于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并且再进一步发散思维:哪一些课型的哪一些环节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二是摩课要摩最适合自己摩的课。并非所有的优质课都值得你去模仿。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只买对的,不选贵的”,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教师,往往会眼花缭乱,看到哪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很高,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总想一口气把这些优点都学到自己手中。我想,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造就“千手观音”式的教师,最终出现的形象必然是一个“四不像”。有一篇小短文讲到:一个百分之百,强过十个百分之十。这就是说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着突出的特点,往往强于你在多个方面都有浅显的涉猎,而哪一方面都不深入、不通透。我们当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强烈求知欲和独特思维个性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总是无定向、无止境的。当他们问你一个问题,你总是支支吾吾,好像知道,又说不出所以然。久而久之,你的魅力就会让你自己抹杀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首先要达到在一个方面是专家,然后再逐步达到一专多能、多专多能。

  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就要确定一种最适合自己特点的优秀课型为自己的教学基本式,并能提炼出其基本骨架课型,或者去修正别人的课型,并博取众长,来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基本形式。教学的基本课型的“钢架结构”出台以后,再去丰富它,保养它,成就它,把课堂变得既思路清晰,又有血有肉。

  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学思路或教学基本形式并不容易,要想成就一个形式新颖,又很科学、很实用的模式更是非常难,必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积淀、不断提高,甚至要改正或推翻原来的形式,再形成新的教学基本形式。

  一个人只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基本形式往往是不够的。不同类型的课文,你只套用一个公式也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每位教师都要针对不同的课型,形成多种成功的教学基本形式。当然,这需要每一位教师求真务实、勤奋好学,要付出多年乃至一辈子的心血。这也就是“磨课”的过程。

  所谓的磨课,就是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一堂好课需要仔细地去雕琢,去打磨。磨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需要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足够的磁性、足够吸引力的语言表达水平,需要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更需要有将各种素质整合为和谐课堂的能力。这些都是需要用心去打磨的。

  一个课堂教学的高手,他的文化是由内向外渗透的。他应该是在每一个眼神中、一举手一投足中,都浸润着文化。这就需要从教者去浮华,去功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这片宁静的心灵,耐心地去磨砺自己。去读书,去读好书,去读破万卷书。为我们保证每一堂课都有源头活水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这条长河中,摩课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基础。摩课的最终目标还是要跳出别人的圈套,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基本形式。磨课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它包含着摩课的过程,还有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摩了课,再去长久地磨课,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之道,吻合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个打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般人的成功之道。愿成功属于那些善于打磨自己的人。

本文来源:http://www.fzbilisi.com/yingyuzuowen/74891.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