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间谋杀小叙|十九年的启示作文

更新时间:2019-09-30 来源:文学常识 点击:

【www.fzbilisi.com--文学常识】

  大家一定听说过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逃难的故事吧。重耳因继承王位之事遭到惠公的迫杀,带着一班文武大臣落荒而走,逃亡奔波了整整十九年。他们因此磨炼了意志,开阔了见识,增加了政治才干,后来成为威展海内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经过十九年非凡生活的人并不只此一例。西汉的苏武奉使前往匈奴,不料被扣,匈奴通降,他坚贞不屈,于是被流放到北海牧羊十九年。十九年间,他的汉使节杖不曾离手,在那儿听到的是凄凄风声,畔哗的羊鸣;看到的是孤月归雁,塞草狼烟;餐风宿露,盖草枕石。回到祖国时,他衣衫槛楼龚发苍白,手中却仍然持着那根节杖。苏武凭着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坚强的毅力在北海熬过了艰难的十九年的事迹,感动了古往今来千千万万的人,他也因此备受人们的尊敬。

  找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十九”年的故事。那是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他和助手一起,前后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早起晚睡,兢兢业业,终于写成了我国重要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全书共有三百多万字。为编写这部巨著,司马光“替枕夜卧”,他以圆木为枕,名叫“警枕”。每当司马光读书疲倦,在木板上稍睡片刻,只要身一动摇,枕头就会滚落,脑袋便撞在床板上,惊醒后继续攻读。

  以上三个有关“十九年”的故事,相映成趣,说明了“自古雄才多磨难”这个道理。试想,如果重耳及其手下大臣没有那十九年的逃亡生活,置于死地而后生,他能成就霸业吗?如果苏武在那十九年的流放生活中,被困难吓倒,向匈奴屈膝,其后果之一可悲会难想象吗?如果司马光不那么坚韧,不那般自我砒砺和鞭策,他能在十九年内完成几百万字的历史巨著吗?他们在艰难中磨砺了十九年,他们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自强不息,坚持至终,故而征服了阻逆,战胜了强敌。

  在本世纪内实现祖国的四化,少不了找们这一代青少年。我们要做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雄才”,能够逃脱“磨难”二字吗!我们要干的事业,当然比三个古人干的崇高得多了。我们面前,也有荆棘丛生的征程,然而“崎岖本是征人路,风雪难战士姿”,有抱负的青少年何须怕磨难?俗话说得好,“好汉面前无困难,困难当中出英雄”。无所畏惧,敢于闯风斗浪的勇士,准能到达胜利的彼岸;首鼠两端、脚踏两只船的懦夫,不能劈波斩浪。现在生活中,不是有的大建奇功,有的却湮没无闻了吗?

本文来源:http://www.fzbilisi.com/zuowenjichuzhishi/55741.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