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做人_读书与吃饭的散文

更新时间:2020-07-02 来源:散文 点击:

【www.fzbilisi.com--散文】

  几年前由于老家拆迁,我将安置房出售了以后住到了城里的女儿家,此后就很少有机会和当年“并肩战斗”的社员同志们促膝谈心了。一次偶然的相遇,我将一位曾在同一生产队劳动的哥们请到了家里,他虽是文盲,但敢闯敢拼又敢打“擦边球”,那时已经富得流油。他看我那寒酸的卧室,除了有几本书和最普通的家用电器外,别无长物,不禁感叹道:“你啊!还是那老样子,就只有那么多书,这书又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说那么多书,那是他的抬举。我的藏书其实也没有几本,和我所见到的其他同学的藏书比起来那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可他的那一句话,却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说老实话在我的心里就是把读书当成了吃饭。

  六十年前第一次背上书包去读书,妈妈就告诉我要好好读书,只有读好书长大了才不会像父母那么受苦,可以找到好的“饭碗头”(宁波老话工作的意思)。慢慢地在老师的教育下,懂得了读好书,不但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且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这就是我对读书与人生最原始最朴素的认识。

  高中毕业以后我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在实践中碰到了不少困难,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对得起自己这只“饭碗头”,在向老教师学习的同时,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见缝插针地学习有关知识,这时的读书,其实就等同于吃饭。

  那场突然袭来的暴风雨不但打破了我献身教育事业的美梦,而且莫名其妙地地将我打入了黑暗的深谷。在失去自由的那些日子里,吃饭不再是第一需要(当时虽然谈不上丰衣足食,但温饱还是能勉强维持的),而怎样填补心灵的空虚就变得比吃饭更为重要。能看什么书呢?根本没有你选择的余地,除了伟人的四卷本就是他的诗选。四卷本上圈圈点点我已经看了N边,老三篇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两论虽没学到精髓,但已深入皮毛;……只有诗选才真是百读不厌。

  当莫须有的罪名刚刚压上头顶时,不明真相的责难,毫无根据的指控,暴风骤雨般的围攻,灭绝人性的迫害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而来,支撑我精神世界的就只有一个信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可惜,形势的发展是不为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滚滚的洪流把我冲进了“人民专政的铁窗”,在那里我还是坚信黑暗总将过去,黎明就在前头,毛主席的那首“咏梅”词每天我都要背上数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是读书让我熬过了人生最苦难的岁月,书本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终于冲破黑暗迎来了黎明。

  改革开放以后,我从田间走进了厂房。开始机械制图和制作塑料模具的学习,这时的读书纯粹是为了吃饭。既为了不辜负大队领导的期望,更为了跳出农门,不枉费自己十二年寒窗苦读的艰辛,无论为人为己我都必须全心身钻进这枯燥乏味的机械制图书里,好在一方面有中学时代三角、几何知识打底,另一方面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师傅(师傅是专科毕业的摘帽右派),很快就掌握了这项工作的基本技术,慢慢地成了厂里的骨干,直到承包这一家工厂。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成了一家民营企业的销售人员,在这个岗位上,我一直工作了十余年。我所销售的是摄影器材,客户大都分布在旅游胜地和大中城市,这就为我提供了游览名山大川和繁华都市的良机。那个年代出差费用基本上是实行包干,我既不乘飞机,也不坐卧铺,更不住宾馆(为的是省下旅差费补贴家用),从此地到彼地往往要花好长时间,在这拥挤不堪的硬座车厢里,有时甚至连座位也没有,要硬挺着苦熬几天几夜,就是到了目的地,白天为业务四处奔波,晚上住进小旅社,往往是举目无亲,唯一的朋友也是自己随身携带或沿途购买的书本。如:城市介绍、名胜古迹的典故和业务用书,当然更多的是小说、诗词。你说,在那样的情况下,读书是不是比吃饭更重要。

  我自知不能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但却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已是古稀之年,托共产党的福衣食无忧,不必再为吃饭而读书。但是退休之后的我有了更多的读书时间,静静地读着一本本好书,仔细地品味书中的精华,遨游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天地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似乎找回了又一个春天。

本文来源:http://www.fzbilisi.com/fenleizuowen/79603.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