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的读后感|高尔基《童年》的读后感1200字

更新时间:2022-01-23 来源:读后感 点击:

【www.fzbilisi.com--读后感】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断面。作者高尔基在构思这部作品时全面而真实地考察俄罗斯国民性中的强点和弱点,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征,鞭挞小市民的卑鄙灵魂。可以说,这本书既是作者的一段生平自述,同时也是对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政治生活所描绘的一幅多彩的时代历史画卷。

  阿廖沙,《童年》的主人公。他三岁丧父后,被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卡什林是一个小染坊主,已濒临破产。他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甚至第三代也受到很坏的影响。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从某方面折现出当时的俄罗斯根深蒂固的小市民习气,野蛮而丑恶。文中的这样一句话充分反映了当时俄罗斯处处充斥着的这样的情景:“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

  外祖父经常凶狠的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他还非常贪财,暗地里放高利,秘密接受典当,甚至怂恿徒工到市场上偷窃。幼小的阿廖沙特别恨外祖父,有时恨不得踹他几脚,即使有时候外祖父对他亲切和善,但他总也忘不了外祖父曾这么残酷的毒打他,而且一想起来就难过得流泪。这使他对外祖父又爱又恨。

  作者高尔基在《童年》的开头就写道:“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这一切让幼小的阿廖沙激愤且狂怒不已,身边的这些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并没有被这种种黑暗的丑事和腐蚀人灵魂的恶势力所压倒、毁灭,反而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除了黑暗势力外,还有许多光明、正直、善良的人们,他们给了阿廖沙支持和力量,使他看到光明,并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属于光明。

  “小时候,我想象自己是一个蜂窝,各种各样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的把蜜——生活的知识和思想,送进蜂窝里。”第一个,也是最多的把蜜送到阿廖沙的蜂窝里去的就是外祖母。外祖母在《童年》中是一个颇富诗意的妇女形象:她善良、勇敢、乐观,从不向困难低头,坚强的承受着生活中的各种磨难和打击,并且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内心生活,,脑子里有讲不完的美妙的童话故事。她的形象可以说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同时也是最富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而阿廖沙处于如此污浊、黑暗的环境能出淤泥而不染,很大一部分是受了外祖母的感染。除外祖母外,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那个忠厚老实、教导阿廖沙要做“正直的人”的老长工格里戈里;那个献身科学的进步知识分子“好事情”,以及他先后遇到的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们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正是这些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哺育培养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反抗精神。

  作者高尔基的笔法凝练而质朴,文字准确而富于形象性,感情冷静而执着。他清醒地同时又是深情地回眸昨日的历史时,伴随着细腻的对人的心理剖析和深沉的忧患意识,展现出未来的宏伟远景。《童年》虽然写的是痛苦的过去,却洋溢着明快的乐观主义精神。作者在展示和批判落后。野蛮的丑恶的现实时,也让人们看到新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破土而出,并且显示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而《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的形象就是这一代新人的代表。“无疑,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出善良——富有人性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对光明的人性的生活必然苏醒这一不可摧毁的希望。”不得不说,《童年》真的是一部表现俄罗斯一代新人成长过程的艺术佳作。

本文来源:http://www.fzbilisi.com/fenleizuowen/173894.html

为您推荐